欢迎来到榆林市司法局官网, 繁体阅读
 | 本站支持IPv6访问
榆林市司法局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 > 司法行政工作  >  工作动态

江苏省南通市探索“矫务长制”取得积极成效

文章来源:司法部政府网   浏览量: 106   发表时间: 2020-09-09 19:24:25.0
打印本文

为更好衔接《社区矫正法》施行,加快推进社区矫正机构队伍专业化建设,2019年11月起,江苏省南通市创新“矫务长制”,以矫正方案为总抓手,编制社区矫正施工图,因地制宜、因人施策,实施分类管理、精准滴灌,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
一是统揽执行的矫正方案。矫正方案是实施社区矫正活动的总施工图,也是精准矫治的前提和基础。长期以来,在制定矫正方案过程中存在内容不翔实、针对性不强、随意性大等情况,亟需一个科学有效、可操作性强、统一规范的矫正方案来进行统领。该市针对交通肇事罪、盗窃罪、诈骗罪等对象最多的10类罪名,制定矫正方案大纲,细化罪类特征、个性特征、综合评估、修复措施等环节,在全市推广使用。社区矫正机构及司法所依据矫正方案大纲,开展走访谈话、资料查询、问卷调查,采集犯罪情况、悔罪表现、生活环境等信息,实施综合评估,确定矫正需求和目标,制定详细修复措施,并适时评估实施效果,调整矫正方案。

二是高效能动的一长三员。该市探索在司法所(分中心、中队)下设矫务长(由执法工作者担任),矫务长为社区矫正“首位长”,矫务员、矫正小组其它成员和网格员为核心,形成“一长三员”日常管理体系,并制定相应评价体系、考核标准。各岗位明确职责、分工负责,推动工作责任落实。试点单位海门街道司法所实施由所长兼任执法中队中队长,4名干警为矫务长,15名社工为矫务员,将21名社区民警、30名网格员、48名志愿者、125名社区矫正对象家庭成员在矫务长具体组织下开展工作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“一长三员”执法管理成效明显,社区矫正对象因违反社区矫正相关规定被警告处分率同比下降50%,因违法被提请收监率同比下降80%,社区矫正对象损毁修复认可率提升42%,有稳定工作率提升60%。

三是因地制宜的分类模式。分类管理是构建社区矫正工作体系、提升教育管理质量的基础。该市探索在司法所(分中心、中队)根据辖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,按照“矫正类别、犯罪类型、片区分布”3种标准,因地制宜地确定分类管理模式,按照“片区分布”分类的,执行“片区分布+小组”模式。试点单位马塘司法所紧紧围绕“一长三员”核心,结合马塘镇地形特点,打造“片区化+小组”模式,将本镇辖区社区矫正对象,根据其户籍所在地、实际居住地、以及工作人员的配置情况,分为南北两片区开展工作,同时根据各片区内部矫正对象的年龄、人身危险性等因素再进行细化小组区分。在各片区内部划分3小组,分别为青年组(18周岁至35周岁),中年组(35周岁至60周岁),老年组(60周岁以上)。通过科学分类,马塘建立有效的监管帮教网络,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有效观察、迅速干预、及时惩戒、教育帮扶的多重功能。

四是精准滴灌的损害修复。该市司法局组织专班起草编写危害公共安全、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十类项目损害修复指引。把损害修复理念贯穿于社区矫正工作全领域、全流程、全环节,指导试点单位把损害修复工作指引融入矫正方案,聚焦个性化特点等要素,评估拟定修复措施,按照需要开展针对性教育,紧贴需求开展帮扶,明确修复目标、途径、责任人,实施精准矫治。如东县马塘司法所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孙某某中年丧子、妻子抑郁症、无固定收入等情况,对其妻子进行心理辅导,协调村居为其承包土地,帮助其修复家庭关系、社区关系,顺利回归融入社会。